企业图书馆是指为企业员工提供的、由企业自己建立和管理的图书馆。其本质上是一个大型的、涵盖广泛知识领域的资源中心,旨在给企业员工提供一个学习交流的场所,加深员工对企业所在领域以及其他领域的了解和认识,进而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企业图书馆一般都有以下特点:
1. 面向员工。企业图书馆是为企业员工建立的,提供给员工使用。
2. 多种形式。除了传统的纸质图书馆,还包括数字图书馆、电子阅读室等形式。
3. 资源丰富。企业图书馆一般都会收集和提供企业所在领域以及其他领域的相关图书、期刊、报纸、电子文献、精品网课等资源。
4. 管理规范。企业图书馆需要有规范的管理制度,包括资源管理、借阅管理、维护管理等。
5. 效益明显。一个好的企业图书馆能够提高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进而提升企业竞争力,具有很高的效益。
企业图书馆作用
企业图书馆是企业发展职工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个部门,其主要任务是为各部门、各岗位的科技人员提供企业经营所需的图书资料,同时满足职工的业余阅读要求。利用图书馆的书刊资料,扩大职工视野,增长科学文化知识,丰富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促进企业的不断发展,是企业图书馆应当发挥的作用。但由于种种原因的影响,企业图书馆的发展比较缓慢,作用尚未充分发挥,远远不能满足职工教育和企业发展的要求。
企业图书馆发展现状
1.馆藏及设备
企业图书馆根据其生产经营范围决定其馆藏方向,其馆藏具有明显的专业性,技术性和针对性,其主要以与生产、科研、经营活动有关的图书馆、资料、产品样本、工具书为主要收藏对象,收藏范围小、老化率高、时滞长。近年来,图书、期刊价格的上扬,影响了企业图书馆收藏规模的扩大。另外,企业图馆的设备较陈旧,除普通的书架、椅、目录柜外,缺乏现代技术设备。打印机、复印机、电脑、传真机等拥有率低。
2.管理及服务方式
企业图书馆的管理方法陈旧,图书馆的工作处于封闭状态,缺乏行业内及行业间信息资料的交流沟通,没有形成资源共享的局面。另外,图书馆长期满足于收藏和借阅服务,采编、流通、查重和检索等工作环节主要采用手工操作,费时、费力、工作效率低、差错率大。
3.馆员素质
图书馆的职责主要是采购相关专业书籍,按图书分类法把图书分类,有秩序地把图书、杂志、资料排好架,等候读者上门借用。很少或根本不做资料的压缩、整理,服务方式单一、被动,这种局面遏制了馆员素质的提高,导致了高级人才的流失。
企业图书馆建行的必要性
企业图书馆的建设,对于企业自身发展而言,亦大有益处。知识经济时代,企业间的竞争已不再局限于单纯的产品技术竞争,文化“软实力”的较量正愈演愈烈。加强内部图书馆建设,是营造良好企业文化氛围、增强自身文化“软实力”的一个有力抓手。由此给企业发展带来的助益,虽不至于立竿见影,然而久久为功,终将提高员工的素质和视野,使企业从中尝到甜头,还能有效带动周围其他单位以及员工家属亲近书香,为全民阅读添一把火。
需要看到的是,与中国各地企业数量之众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真正建成并运营良好的企业内部图书馆还比较少。从当前存在的一些企业内部图书馆来看,大多也面临着图书品种少、新书更替难、资金缺口大、专业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尤其是一些超大型企业,图书很难满足所有员工不同的阅读需求。
越是存在问题,越反映出企业内部图书馆有着巨大的建设与拓展空间。
企业内部图书馆建设,尽管规模大多小于公共图书馆,可它同样离不开热爱阅读、懂得图书馆经营管理的专业人才,同样需要各个出版社、发行机构提供周到的图书馆馆配服务,这是一个系统工程。相关企业应重视内部图书馆建设,至为关键的是要配备、选用专门人才;各出版社、发行机构也应及时抓住商机,结合不同企业的特点,探索采取更为精细化的方式满足企业及员工需求,使企业因图书馆而洋溢文化情怀,使社会因企业内部图书馆建设更富书香意韵。